网站升级中

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.jpg
微信图片_20240815175218.jpg

江苏省委宣传部 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主办

投稿:jswmw@jschina.com.cn

江苏文明网 > 南通 > 正文
南通市通州区绘就可观可感幸?;?/div>
2025-10-23 09:32:00  来源:南通日报  

秋风习习,漫步在金沙湾金乐公园步道上,孩子们追逐嬉戏,老人们悠闲散步,好一幅温馨祥和的生活场景图。

在金沙湾文体中心体育馆内,运动员们挥汗如雨,球类撞击地面的声音与他们的交流声交织,奏响了一曲充满活力的运动乐章。

经过外墙翻新、加装护眼灯等安全提升工程施工,南通高新区小学的学生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安心学习,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校园生活的热爱……走在通州的角角落落,处处都能感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民生温度。

“十四五”规划实施以来,通州始终以人民为中心,在城市建设中锚定品质提升,在民生保障中聚焦精准施策,在百姓关爱中传递温暖温度,用一项项扎实举措、一个个鲜活案例,勾勒出一幅城乡融合、百姓安乐的高质量发展幸?;怼?/p>

城市建设提质增效,宜居韧性底色更足

金新街道一“口袋公园”里,居民在使用智能体育设施健身

升级改造后的川港农贸市场亮堂又干净

从“雨天看?!钡健坝耆蠹以啊保印芭锒ナ谐 钡健爸腔鄄顺 ?,从“出行难”到“立体交通网”,通州以城市更新为抓手,不断优化空间布局、完善基础设施、提升功能品质,让城市既有“颜值”更有“内涵”。

“以前一下大雨,为民西路到交通路那段路积水能齐膝,我得背着孩子蹚水送他上学。现在不一样了,积水问题改善了,家长们再也不用担心了?!?家住金欣佳园的王女士的切身感受,正是通州海绵城市建设的生动注脚。作为地势低平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,通州曾长期受内涝困扰。2021年,通州印发《通州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通知》,将海绵理念融入城市肌理:透水铺装让雨水“秒渗入地”,地下蓄水池收集雨水反哺绿植,市民中心屋顶草坪实现雨水收集与生态隔热双赢。同年,通州启动城区污水处理环境提升333工程项目,对城区11个片区开展雨污分流改造。截至目前,8个片区、超30平方千米的改造全面完工,市民雨天出行难大幅缓解;金沙湾片区22.8平方千米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,金乐公园、通吕运河北岸公园、慈善文化公园等项目实现“小雨不积水、大雨不过夜”,市民涉积水投诉下降超70%。

农贸市场是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,也是民生福祉的 “晴雨表”。“现在的川港农贸市场亮堂又干净,买菜不用再踩泥水,停车也方便,想买的菜一站式就能买齐!” 拎着刚采购的鱼和蔬菜,周边居民樊帅帅满脸笑意。作为通州区民生实事项目,今年该区第二批19家农贸市场实施“一场一策”改造,目前18家已完成升级。该区第三批13家农贸市场提升工程已提前启动,将让市民“菜篮子”拎出“幸福感”。

空间格局优化,基础设施跨越。通州加速构建“一主两核七片”的城镇空间格局,城镇开发边界拓展至164.95平方公里,主城区范围达62.35平方公里。2024年,全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攀升至70.9%,较2020年提升2.54个百分点,展现出强劲的城市化动力。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日益完善,通锡高速通州段、G40沪陕高速扩建工程通州段、江海大道东延、西站大道二期等一批重大交通干线相继建成通车,打通了城市发展的“动脉”。与此同时,“毛细血管”也持续疏通,新(改)建农桥40座、农路82公里,成功创成省级“四好农村路”示范县,城乡联系更为紧密。城乡接合部环境整治卓有成效,新增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7个,乡村振兴扎实推进,2024年全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.75亿元,村均收入突破130万元,城乡面貌焕发新颜。

民生保障精准兜底,政策暖流润泽心田

“每个月能领到300多元养老金,加上退伍军人补助和五?;Р怪罨久晃侍饬??!?二甲镇分散五保户、退伍军人王文强的安心,源于通州对困难群体的精准保障。从社保兜底到医疗惠民,再到就业帮扶,通州始终把百姓的“急难愁盼” 放在心上,用政策暖流守护每一位群众的生活。

在民生保障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通州注重“精准滴灌”。针对困难群体参保难题,该区每年按省政府最低档100元标准,为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;对年满60周岁、缴费年限不足的低保和特困人员,由区财政一次性补缴。2023年,全区代缴6337人、保费63.37万元;2024年代缴6240人、保费62.4万元;如今,像王文强这样由政府代缴费用、按月领取养老金的困难人员已达1.7万人。

医疗保障关乎百姓生命健康。通州持续深化医疗服务改革,创成“15分钟医保服务圈”省级示范区,建成全国首家医?!耙徽臼健闭栈ぶ行?、全省首家基层慢病筛防中心,以区人民医院、中医院、平潮中心卫生院为龙头的县域医共体,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。与此同时,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.5%以上,基础养老金标准、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324元、820元。

就业是民生之本。通州新建13个“家门口”标准化就业服务站、1个零工市场,万达“零工驿站”两次登上央媒,为劳动者搭建起便捷的就业平台。2024年,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233元,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.96∶1缩小至1.82∶1,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缩小至1.8∶1以下,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,百姓的“钱袋子”越来越鼓。“多亏石港镇草市桥社区‘家门口’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帮忙,我才能找到工作,既能照顾孩子,又能减轻丈夫的负担?!笔壅虿菔星派缜用裰煅嗦督樯埽菔星派缜凹颐趴凇狈裾镜墓ぷ魅嗽绷私馑睦押托枨蠛?,比对了平时登记的社区商家招聘信息,帮她介绍了一份上午9点到下午5点的工作,既增加了家庭收入,也没耽误照顾孩子。朱燕露高兴地表示,她不仅在家门口圆了就业梦,更实现了自身价值。

社会治理不断创新。通州实施“精网微格”“红网格通通建”工程,构建“镇(街道)—村(社区)—网格—微网格—户” 五级基层服务管理体系,实现了社会治理的精细化、精准化。创新打造“张謇特殊人群帮教思想研究会”展馆,入选全国安置帮教培训会议现场教学点。深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、养老诈骗,“反诈小铺”等特色品牌获多家央媒体推广。深入推进“法润通州+”法治品牌建设,区镇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标准化项目通过国家验收,行政执法培训标准化建设项目纳入国家试点。新建规范化法律援助站点6家,建成省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108个,其中国家级2个。2024年,公众安全感达98.84%,始终保持全省前列,为群众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。

“一老一小”悉心呵护,全龄友好温情满城

金新街道进东村,家庭医生上门为老人送药

“一顿热乎饭花不了几块钱,不用买菜洗碗,吃得舒心又省心!” 在金新街道马儿姐速食餐厅,63岁的冯菊英老人一边吃着荤素搭配的套餐,一边夸赞老年助餐补贴政策。而在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,七年级培智学生在吴爱琴老师的多媒体课堂上,通过生动画面理解抽象花语,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。古沙小学学生季心李开心地表示:“校园干净漂亮,老师教导得好,我感觉学习轻松愉悦?!?/p>

“一老”连着“夕阳”,“一小”连着“朝阳”,“一老一小”关乎民生、连接民心。通州聚焦“一老一小”两个重点群体,以居民需求为导向,织密社会保障和服务安全网,提服务、增质效,着力提升民生福祉水平,助力公共服务普惠共享,让老年人拥有幸福晚年,让孩童健康快乐成长。

“一老”服务,守护幸福的晚年。通州不断加大投入,提升养老服务水平。养老床位达1.3万张,村(社区)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全覆盖,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选择。针对老年人 “吃饭难”问题,通州创新推出老年助餐服务模式,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、实惠、健康的 “舌尖幸?!薄=刂聊壳?,全区助餐系统已录入通州户籍老年人3471人,涵盖低保、残疾、失能等困难群体,共有11170人次享受助餐补贴,已建成11家老年助餐点,还有一家正在加快建设中。

“一小”关爱,托起明天的太阳。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?!笆濉币岳?,通州累计投入21.90亿元,新(迁、扩)建义务教育学校18所。全区“控辍保学”率100%,实现“公民同招,免试就近入学”;2022~2024年,为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30623人次、1927.53万元;76所义务教育学校中72所通过省市智慧校园验收,14所创建为南通市“新优质学?!?,通州还获评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(区)、全国家校共育示范区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“上好学”。

在特殊教育领域,通州更是走在前列。区委、区政府斥资1000多万元对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易地改建搬迁,在南通率先实现了残疾学生免费享受15年一贯制教育。学校秉承“艰苦自立” 的校训,坚持“让特殊孩子不再特殊”的理念,打造“阳光教育、教康互补、生活化课程、个别化教育”四张名片。

此外,通州还高度关注困境青少年成长。自2021年起,通州团区委启动实施“梦想改造+”关爱计划,聚焦全区6至16周岁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群体,构建起“1+3+4+X”关爱服务体系。该计划已连续两年被纳入区民生实事项目。截至去年年底,全区已建成“梦想小屋”96 间,惠及96名困境青少年,实现镇(街道)全覆盖。今年,随着第100间“梦想小屋”在二甲镇余西社区顺利改造完成,通州顺利实现“梦想小屋”建设数量与受益人数“双破百”的目标。

(作者徐爱银 童轩)

责编:朱剑
上一篇
下一篇
听新闻
点我回到页面顶部